新疆哈密加快建设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
夕阳西下网
2025-04-05 16:24:19
风电要试行去补贴,那光伏项目何时能实现去补贴呢?一、风电、光伏项目的补贴强度对比从上表可以看出,风电的补贴强度在0.136~0.205元/kWh之间;而光伏的补贴强度在0.368~0.459元/kWh之间,是风电补贴强度的2倍!然而,上述电价仅仅是标杆电价,未来光伏项目的规模指标将实行竞争性配置,而电价是最主要的因素。
进一步减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优化行政审批程序,简化项目办理手续,切实提高能源管理效能。重点推动国有煤炭企业改革重组,有效剥离不良资产和不良债务,并配置清洁能源、新能源、等优质资源,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推动转型升级。
重大能源项目稳步推进。到2020年,全省新增充换电站119座,电动汽车充电桩8.75万个。到2020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240万千瓦。化石能源总量不足。到2015年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75万千瓦,比十一五末增长32.9%,占总装机容量比重提高到33.5%。
(二)夯实能源供应基础强化去产能、调结构、补短板,坚持多元互补、内外互济的原则,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提高化石能源利用效率,重点构建电力、油气、煤炭三大供应体系。继续推进新能源示范城市和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针对资源小省实际,既把安全稳定、清洁高效利用煤炭和加速发展非化石能源作为能源发展的工作重心,也要把积极稳妥利用国际油气资源和省外电力资源作为调整结构保障供应的重大举措,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全方位深度开放之下的安全发展。
三是统筹合理布局和发展时序。鼓励光伏、光热系统集成化设计、模块化装配、嵌入式应用。2015年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2010年下降51.4%和51.0%,占全社会排放总量的比重分别降低20.8个和19.6个百分点。从淘汰落后和改造升级两方面入手,扎实推进能源行业大气污染防治行动。
以较低的能源消费,支撑了9.6%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把能源发展与大气、土壤、水污染防治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安全生产底线,坚守生态保护和耕地保护红线,积极推进能源科技进步,持续开展煤电节能减排改造,努力开创绿色低碳发展新路。
二是推进能源发展动力转换。能源之争将更加持久、广泛地表现为国际政治、军事、货币之争,此消彼长、相互轮回将更加频繁。能源科技创新加速推进,以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能源生产消费新模式不断涌现。虽然当前国际油气价格大幅下滑,但因改革相对滞后,导致天然气利用受阻,供热价格倒挂,制约热电联产发展,影响燃煤锅炉整治。
按照供需并重、内外兼顾的思路,着力推动生产结构、消费结构、区外受电结构同步优化。在积极利用省外煤炭、油气资源的同时,跨省送电持续增长,建成四川锦屏苏州特高压直流送电工程,省外最大受电电力由2010年881万千瓦,增加到2015年1559万千瓦,占全省最大用电负荷的比重由13.8%上升到18.2%,省外净受电量由2010年365亿千瓦时,增加到2015年693亿千瓦时,占全省用电量的比重由9.4%上升到13.5%。发达国家能源消费趋于稳定,世界能源消费重心继续东移,亚太地区仍为推动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既把保障供给作为能源改革发展的基本任务,努力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对能源提出的刚性合理需求,也要把坚决控制能源消费作为能源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加强需求管理,推动能效突破,逐步建立需求引导供给、供需双向互动的自适应平衡机制。
三是环境约束继续凸显,绿色发展势在必行。五是体制约束有待破解,深化改革势在必行。
本规划以2015年为基期,规划期为2016年-2020年。电网线损率由2010年6.01%下降到4.28%。
四是深化能源领域两项改革。出台促进风能和分布式太阳能健康发展两个指导意见,实施光伏发电地方补贴政策,推动风力发电跨越式发展、光伏发电指数式增长。传统能源资源耗费多,环境影响大。除少数国家逐步弃核外,主要核电大国和无核国家仍将核电作为重要发展方向。十二五时期,我省有效把握能源与经济、资源、环境三个关系,坚持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强化约束三个导向,聚焦发展能力、供给质量、利用效率三个提升,推进能源生产结构、消费结构、空间布局三个优化,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到2020年,光热利用力争达到160万吨标准煤。
全面实施《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推动新建住宅、宾馆、医院等公共建筑统一设计、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新建大型公共建筑普遍采用光热利用技术。全面推进分布式光伏系统。
能源布局、结构不合理,价格关系未理顺,发展机制、交易机制不健全,监管方式不科学、手段不完备、效果不到位,成为制约能源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中低速风能、高转化率太阳能技术、设备、材料的突破和商业化应用,电力、油气改革的不断深化,长期形成的集中开发、远距离输送的布局特征和系统形态正在发生变化。
根据沿海开发战略、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规划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要求,针对南高北低、梯度演进区域发展特点,因类施策,调整能源布局。能源行业行政垄断、自然垄断、竞争性垄断和无序竞争现象并存,电价、气价、热价定价机制亟待完善。
全球供求持续宽松,导致国际竞争焦点从重要资源掌控权、战略通道控制权,向资源定价权、货币结算权、技术标准主导权拓展。能源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1.15和十一五时期0.63,下降到十二五0.41。以电力、油气为重点,深化改革、破除阻碍,将成为加快能源变革,建设有法可依、政企分开、主体规范、交易公平、价格合理、监管有效新体制的主要推动力。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潜在增长率下降,能源需求增速放缓,全球能源供应能力充足,价格将较长时间低位运行。
能源消费强度由2010年的0.601吨标准煤下降到0.462吨(2010年不变价),累计下降23.2%,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18%节能目标。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依然存在,三个势在必行。
组织开展光热发电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光热发电、储能材料协同发展,培育形成自主化技术体系和产业化发展能力。煤电装机比重由84.1%下降到75.6%。
新增用能将更多地依靠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分布式供能系统来满足。倒逼产业转型,持续提高能效,是确保我省能源安全的根本途径。
新疆广汇LNG一期工程正在加快建设,徐矿集团参与锡盟外送电源项目、协鑫集团参股滨海LNG接收站项目等,均取得重要进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控风险各项措施逐步落实,全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生活用能比重和品质要求明显提高,保障供给仍然是能源改革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务。日前,《江苏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印发实施。鼓励各类园区统一规划、布局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根据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电力、油气等主要能源系统将由单纯宏大转向宏观与微观并存。
虽然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步伐加快,走在全国前列,但电量占比小,替代能力弱。四是产业结构依然偏重,提升效能势在必行。
二是资源对外依存加剧,短缺风险依然存在。坚持光伏和光热相并重、分布式与集中式相结合,大力推进太阳能多形式、大范围、高效率转化应用,到2020年,光伏发电累计装机确保800万千瓦,力争1000万千瓦,力争实现用户侧平价上网。